当前位置:HOME > 预测说明 > 周易研究
《周易》离卦的解释 发布时间 2012-08-02

作者: 郭林庄

对《离》卦的解释

    《周易》古经中的《离》卦卦爻辞如下: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六二:黄离。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该卦的爻辞中出现“离”字两次。“离”字如何解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爻辞的解释,故以“离”为全卦之名。对“离”字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解释认为,“离”为附丽。《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序卦》曰:“《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王弼《周易注》曰:“丽,犹著也,各得所著之宜。”朱熹《周易本义》曰:“离,丽也。”目前,大多数《周易》的译注者取“离”为附丽之说。

    第二种解释认为,“离”为一种“云气”,通“霓”。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曰:“离(離《集解》本作离。)

《说文》:‘离,山神兽也。’余昔日用《说文》作解,亦通。今按離离皆借为螭,龙也,谓云气似龙形者,虹之类也。音转而谓之霓。黄螭即黄霓。黄为吉祥之色。元,大也。古人认为黄霓出现天空,是大吉之兆,故曰:‘黄离,元吉。’”

    第三种解释认为,“离”为“罗”,捕鸟的网。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周易》。通行本《周易》中的“离”在帛书中作“罗”。邓球柏、张启成等认为“罗”为“离”之本字,是捕鸟的网[2][10]。

    对于“离”,笔者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根据“六二”中的“黄离”和“九三”中的“日昃之离”二句,可以认定“离”为名词,而且是一具体之物。所以把“离”理解为“附丽”显然也是不恰当的。“九四”爻辞说:“突如其来如,焚(损坏)如,死如,弃如。”六五”爻辞说:“出涕沱若,戚嗟若。”据此可知,“离”这种东西会突然袭击先民,而且破坏力很大,还死了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九三”爻辞说:“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缶”本器皿,周人用作乐器,至战国犹存遗风。李斯《谏逐客书》曰:“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不鼓缶而歌”,徒歌而不打节拍。因遭灾难无心击节,徒歌以解忧。(按,歌唱可以抒情。忧伤的音乐往往节奏性较弱,如“信天游”一般,旋律缓慢悠长;快乐的歌曲往往节奏性较强,用以鼓舞情绪。南朝陈代诗人孔仲智《羁谣》云:“徒歌不成乐,空人羁自悲。”)“大耋之嗟”,老年人之悲也。可见,“离”常常在天将黑的时候伤害人,年老体弱者对“离”更是无可奈何。

    “离”到底是什么东西,先民对它如此害怕?云霓、鸟网不应该对先民造成如此大的恐惧。《说文》:“离,山神兽也。”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用此说,但在《周易大传今注》中却另立新说,认为“离”是“云气似龙形者,虹之类也”第214页    。

    笔者认为, 离》卦之“离”就是《说文》中所言“山神兽也”。服虔注《周官》云:“螭,山神兽也。”尚书・牧誓》中的“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在《史记・周本纪》里被改写作“如虎如罴,如豺如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左传》:‘螭魅罔两’。杜注:‘螭,山神,兽形。’……《上林赋》:‘蛟龙赤螭’。如淳注曰:螭,山神也,兽形。’”又曰:“《西都赋》:‘ 熊螭。’李注引欧阳尚书说曰:‘螭,猛兽也。’”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 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注》:“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三国志・吴・诸葛恪传》薛综移文:“藜蓧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土。”由此可见,“离”、螭”、魑”所指皆为一物,是山中所生,神奇的害人动物。它到底是什么动物,根据所引的文句来看,这些作者多数讲得很笼统,大概都知道得不确切,只是听别人传说罢了。越传越神,后来竟和龙扯在一起了。

    笔者认为,这种称为“离”的“山神兽”就是狼,并非什么神物。理由有四:

    第一,今陕西青涧县一带方言中仍称狼为“离”。而这个地方离《周易》的诞生地陕西关中西部不远。

    第二,今陕西一些地区的百姓尊称狼为“山神爷”。今陕北说书中有“说起个怕,记起个怕,山神爷扛一条人腿把”之句。其中的“山神爷”就是狼,孺妇皆知。“山神爷”之称与“山神兽”之称,两者颇为相似。

    第三, 史记・周本纪》里把“虎”、“罴”、“豺”、离”四种野兽并提,说明了“离”之类属。今人常言“豺狼”,可与“豺离”比对。

    第四,狼是群居动物,往往主动袭击人类,比虎豹狮熊等对人类的生存威胁大得多。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和清代蒲松龄的《狼三则》对狼的狡诈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儿子阿毛也是被狼吃掉的。《狼来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至今民间依然流传着各式各样的狼吃人的故事。总之,狼的凶残狡诈令人感到不寒而栗,故被人们称为神兽。

    在《尔雅・释兽》中无“离”条,但有“狼”条:“狼:牡,獾;牝,狼;其子,   (jiào);绝有力,迅。”可见,《尔雅》的作者并不知“离”为何种野兽。《说文》中对“狼”的解释具体细致:“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而对“离”的解释却相当粗略:“离,山神兽也。”又说:“欧阳乔(段《注》认为是欧阳高之误)说:‘离,猛兽也。’可见,许慎并不知“离”为何物,所谓“山神兽也”,也是源于别人的解说。

    了解了“离”的字义后,《离》卦的六爻就好理解了。笔者认为《离》卦的爻辞描写了狼群侵袭先民,象征着像狼群一样凶残的侵略行径,同时也叙述了我方的反击战斗。详解如下: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贞问过程很顺利,应该享祀神灵。得此卦者养母牛吉利。

    初九:履错然,敬(警)之。无咎。看见了狼群留下的杂乱脚印,要提高警惕。占卜若得此爻,则说明神灵不会怪罪。

    六二:黄离。元吉。

    黄色的狼。占卜若得此爻,大吉大利。《中国哺乳动物图鉴》云:狼“毛色多变异,多为灰黄色或青

    。灰黄色的狼对人类的威胁可能没有青灰狼那么大,“大灰狼 青灰狼  ”吃人是无人不知的。同时,黄色可能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吉利的颜色。又如, 坤・六五》:“黄裳。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日昃,日将落。狼若一天吃不到猎物,必然饥饿。于是,就向人下手。故天将黑是狼最可能侵袭人的时间。“日昃之离”,表示灾难降临。“不鼓缶而歌”,徒歌而无节奏,因遭了灾难而无心击节,徒歌以解忧,老人们伤心地叹息。占卜若得此爻,有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狼群突然袭击,破坏,吃人,还有来不及叼走而扔下的尸体。(占卜若得此爻,自然是有凶。)焚,破坏。《周易・旅》:“旅焚其次,丧其童仆”,“鸟焚其巢”。其中的“焚”皆为破坏之义。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

    被狼群袭击后,人们泣啼,悲叹,无可奈何。占卜若得此爻,自然是有凶。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因为敌人的侵犯)周王出兵征伐,对杀敌者进行嘉奖,俘获许多敌人。占卜若得此爻,则神灵不会怪罪。折首,斩首。匪,同“彼”。丑,对异族人的蔑称。

    上古时,人们往往把打猎和战争看作同类事情。《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是月也,命将讲武习射,御角力,执弓挟矢以猎。”周礼・大司马》对四时以狩猎练兵的记载更详。陈炜湛在《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说:“谈到工具,还应该考虑到商代的田猎活动具有练兵习武性质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商王外出从事田猎活动,也带有军事训练的性质……”(第 24页)[13]张启成《〈周易・离卦〉爻辞新探》云:“又如《诗经・小雅・车攻》一诗,前几章都是狩猎现象的叙述,最后一章则以‘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结尾。其基本结构与《易经・离卦》相似。由此可见,在古代,狩猎—习武—战争确有不可分割的同一性。故《离卦》爻辞以狩猎始而以战争终是不足为怪的。”[10]陈双新《也论商王田猎的意义》认为,商王的“田猎活动和军事的关系十分密切”[14]。所以,把敌人的入侵比作狼的入侵就比较自然,故把二者合在一卦中来表现是可以理解的。

    商周时,渭水流域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些游牧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鬼方和猃狁。他们一直想进入渭水流域,经常与商周发生战争。《诗经》中多次提及“猃狁(或称“戎”)。对此, 周易》古经中也有反映。《周易・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按,高宗为商高宗)。”周易・未济・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周易・夬・九二》:“惕号,莫(暮)夜有戎。”周易・同人》就叙述了周人纠集同宗之众,“伏戎于莽”的事情。

    西北少数民族多以动物如狼、雪豹、鹿等为图腾。匈奴、突厥、蒙古三个游牧民族曾先后称霸草原,都曾以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其君主往往称自己为“狼主”,称自己驻地为“狼山”[15][16][17]。《周易》古经《离》卦中的“离(狼)”,很可能就是少数民族侵略者的图腾,也是对该族人的称呼。

    以图腾来称呼人的习惯在古籍中有记载。《国语・周语上》记载周穆王要征伐犬戎,祭公谋父进行劝谏。“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其中的“四白狼”、“四白鹿”应该指四个以白狼为图腾的人和四个以白鹿为图腾的人。又吴景山的《突厥人的图腾崇拜》一文中说:

    由于突厥人无论把小孩还是可汗都可呼之为“狼”,所以狼往往成为整个突厥人的别称。例如

    在一个名叫贝格列的鲁尼文碑铭上刻有这样一句话:“我打死了七只狼,我没有打雪豹和鹿。”贝格

    列是一位在25岁时就曾朝见过桃花可汗(指唐朝皇帝),且战功显赫的人物。碑文上所说的“狼”

    “雪豹”鹿”显然都是指不同民族的图腾崇拜物而言 三、对《兑》卦的解释

    《周易》古经是筮书,所以在解释的时候要把它作为筮书来看待。当代出土的一些占筮材料对解释《周易》古经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笔者试图利用这些材料对《兑》卦进行解释。

    《兑》卦卦爻辞如下:

    《兑》:亨,利贞。

    初九:和兑。吉。

    九二:孚兑。吉,悔亡。

    六三:来兑。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九五:孚于剥。有厉。

    上六:引兑。

    由于此卦中爻辞很简略,因此对“兑”字的解释是通释此卦的关键。前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兑”就是“说”、讲话的意思。《象》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后代的许多《周易》注释者接受了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显然是把《周易》古经的筮书性质改变了,解释成伦理学了。第二种观点认为,“兑”乃借为“悦”,心里高兴之义。《彖》云:“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这种观点比第一种观点较易令人接受,故较为近现代人所认可。但是,贞问情绪表现似乎是小题大做,不太严肃,与古代占筮的严肃性传统不太相符。

    《说文》云:“兑,说也。”易・说卦》云:“兑……为巫,为口舌。”笔者认为,《兑》卦中的“兑”就是“说(一种巫术)”,其义为祈祷神灵除灾免难,不同于现代的“说话”。“说”面临的对象是神灵。“说”是古代众多巫术种类中的一种。《周礼・春官・大祝》云:“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襘,四曰萗,五曰攻,六曰说。”郑注》云:攻说则以辞责之,攻如其鸣鼓然。”又《周礼・春官・宗伯》云:“诅祝掌盟、诅、类、造、攻、说、襘、萗之祝号。”又《周礼・秋官・庶氏》云:“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襘之,嘉草攻之。”墨子・兼爱下》:“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词说于上帝鬼神。”董仲舒《救日食祝》云:“  大明, 灭无光,奈何以阴侵阳,以卑侵尊?是之谓说也。”淮南子・泰族训》:“祷祠而求福,雩兑(说)而请雨。”


    依据上述情况,笔者推测,《兑》卦之“兑”就是“说”,其义为祈祷神灵消除忧患。占卜时若遇到有“忧”或有“祟”,贞人往往建议人们进行“说”以除之。《兑》卦之各爻反映了周代的巫术观念以及巫术与祭祀结合的现象。以下是笔者对《兑》卦的解释:

    《兑》:亨,利贞。

    兑,帛《易》作“奪”,读为“说”,是一种巫术,向神灵陈述忧患,祈求佑助。亨,利贞:得此卦应享祀神灵,有利于贞问。

    初九:和兑,吉。

    和,和气、和悦。和兑,即和说,祈祷时和颜悦色。和颜悦色,对神尊敬,神灵才愿意保佑,故吉利。

    九二:孚兑。吉,悔亡。

    孚,通“报”,一种向神灵敬献财物祭祀。[21]先对神灵有所敬供,然后祈求神灵佑助,吉利,厄运将去。

    六三:来兑。凶。

    来,归来,与“往”义反。做事之前未祈祷,做完事后来求神。此乃蔑视神灵之举,故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商,商祭,一种祭祀。《礼记・曲礼下》:“稾鱼曰商祭。”介,大也。喜,病愈曰喜。《无妄・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损・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商祭之后再祈神,祈祷尚未完结,大病就痊愈了。

    九五:孚于剥。有厉。

    剥,伤害。《尚书・泰誓中》:“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剥,《孔传》:“伤害也。”厉,危险。以财物祈求神灵伤害别人,有凶险。

    上六:引兑。

    引,引领、引导、指引。引兑,指引祈祷。因进行祈祷的人对祈祷的程序及规则不熟悉,需要他人对其进行指导。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南阳市宛城区弘吉百事通古文化策划中心   邮箱:1748070165@qq.com   QQ:174807016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9044877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263号
地址:南阳市淯阳桥向北走水泥路200米菜市场街天妃庙东口处:华夏大易风水命相【专家命名馆】   手机:18939217811   13849790448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在线客服系统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