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OME > 预测说明 > 风水策划
心性和人性 发布时间 2012-09-17

作者:郭林庄

 

 

通常讨论《易传》心性思想,多从人性论角度说。一般说,心性一词偏重于心之体性及功能作用义,人性一词偏重于探究人性生成之来源及其本质。《中庸》明确表述出了人性源于天命,并鲜明地把确立为孔子之道的核心概念;《易传》更具体地论说由的生成过程,就人性生成言易传》是原始儒学中论述最多的。虽然如此,本文认为《易传》论性并不以生成之性为中心,而是以心性之体及觉性功能为中心。理由有二:()《易传》论性有三部分内容:(1)以神概念论觉性,(2)以心性之体同于存在之体论体性,(3)以继善成性论生成之性。此三部分内容中,以觉性和体性义为主,生成之性不是论述重点。二(  )对于继善成性的解释易传》人性生成问题并不主要以生成论的形式出现的,而重点在于本体之性的动静通复阖辟,本体阖辟论才是《易传》论人性生成之要点。

    1.生成之性与本体之性

    《易传》论人性生成比较明显的当属继善成性一句。《系辞上》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

    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

    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 之谓神。

    此段论人性生成之继善成性可与《彖・乾》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和《文言・乾》论,元亨利贞合看,又可与《系辞》论太极两仪乾坤阖辟和《说卦》论性命合看。这是《系辞》中解释难度比较大的一段,涉及汉儒气一元论解释(又分为气一元论的阴阳二气论释义和气一元论的神气一体论释义两种)和宋儒理气二分对待论解释的不同。笔者认同宋儒周敦颐、朱熹以理气动静、诚通诚复的解释,以太极、乾元理体之动解释继善,是天理流行之时,为本体之性;以乾道变化之气化之理气凝合解释成性,是万物成形之时,为构成之性;又以诚通、元亨配释继善,以诚复、利贞配释成性(2125-2154)[6]继善,乃是本体之理体的觉性之动,故纯是善,称为继善字如《中庸》命,指天付人受义,然天命付受,实是道之动静流行,乃是无始无终,故又为接续不息之义;成性,则是理体觉性与气化合,形成具体事物之贞固之性,故曰成性。继善是乾元理体之性义,亦是诚通、元亨之义;成性是震之性义,亦是诚复、利贞之义。

    在理气二分对待论的解释中,继善成性释义要点并不在人性生成,而在本体之性的动静阖辟。所以,继善成性的解释,重点并不在人性是从哪里生成出来的,而是于本体之性基础上,人物之性的动静气化通复阖辟过程,核心是动静阖辟问题,而不是生成问题。而本体之性的动静阖辟,又可以从心性之体的觉性动静论述,如此,从心性论角度说,继善成性的解释更可以从心之觉性的动静寂感阖辟论述,这种解释与从生成论角度论天命之性是甚为不同的。此时,概念包含的问题并不只是一个人性生成的人性论问题,而是寻求人生命本质与宇宙万物共同本体基础的本体论形上学问题。所以,一直以来以生成论思想解释《易传》人性论,未必不是一种莫大的错解。要之,继善成性的解释涉及《易传》本体论中本体与气化阖辟之关系,关系到《易传》本体论的性质判定究竟是二分对待还是一元生成论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楚,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详细阐释笔者将另文专论。

其次,仁者见之谓之仁以下,是以本体阖辟论性德,或者说是以本体的功能作用论性德。此段中,显诸仁,藏诸用,是什么?什么?又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是谁鼓万物?故其义是论性德之体的通复阖辟,以其本体之寂然不动,故说不与圣人同忧;以其动静通复阖辟,故说鼓万物。以元亨之诚通,故说显诸仁;以利贞之诚复,故说藏诸用。存在本体由心识的自觉自识而显之为仁;万物之作用由本体潜运,然万物无以自见,故云藏;此显示只有人之自觉自识才可以认识本体,所以,此宇宙万物存在之本体亦同时即是吾心之体性。由本体而观宇宙万物之运变大用,通复阖辟,生生不已,故说盛德大业。所以,这是一种以通复阖辟作用之而见本体之之意,同时蕴含了宇宙万物存在本体与心性本体同一之意。对此,一般民众没有觉悟,虽从彼来,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然因为不识,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此与《中庸》首章言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含义相同,都是说道体隐微不见而为宇宙万物大化之本原之意。此段要在以本体与阖辟两个层面论述道体和性德,显然《易传》比《中庸》说得更细致。

    现在我们来尝试解释前面提出的《易传》中概念比较隐微的问题。《易传》始终未能说出如《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那样简明直截而有力的话来,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本文认为,其中反映的实质是:《易传》人性论思想核心不是生成论,而是本体阖辟论。《中庸》是从人性本原的角度论性,而《易传》则以本体之性的动静阖辟为核心,人性生成论是附属于本体阖辟论的。故《易传》论性始终以道体、心体之阖辟变化作用为中心,比较明显的是表示性体功能作用的概念,而不是鲜明表达性体的概念。

    2.因性与果性

    《中庸》论性总体上是从成德之道的为学境界次第始终而论,故首言天命之性,次述为学扩充次第,终述至诚尽性的诚通大化境界(心性合于道体)。《中庸》言天命之性,是从因性,至诚之性则从果性论。《易传》言继善成性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可与《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相比,此是因性;智周万物、穷神知化可与《中庸》言至诚尽性相比,此是果性义。大体来说,《中庸》论性内容易传》中也有,不同的是,《易传》多是在相当于《中庸》至诚尽性的诚通大化境界上论性,论性特点多从孔子之道的德智一体而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庸》性字偏向于因性义,着眼于仁德的成德之道;《易传》字偏向于果性义,着眼于智德的变化之道,二者在本体意义上是相同的。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南阳市宛城区弘吉百事通古文化策划中心   邮箱:1748070165@qq.com   QQ:174807016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9044877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263号
地址:南阳市淯阳桥向北走水泥路200米菜市场街天妃庙东口处:华夏大易风水命相【专家命名馆】   手机:18939217811   13849790448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在线客服系统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