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OME > 预测说明 > 易学宝典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四) 发布时间 2015-07-06

  天有二正,地有二正,而共用二变以成八卦也。天有四正,地有四正,而共用二十八变成六十四卦也。是以小成之卦,正者四变者二,共六卦也。大成之卦,正者八变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乾、坤、坎、离,为三十六卦之祖也。兑、震、巽、艮,为二十八卦之祖也。

  乾、兑、离、震天之四象。而乾离为正。坤、艮、坎、巽地之四象。而坤坎为正。正者各二其变。天用兑,地用巽,本一变。地用艮,天用震,又一变。凡二变。天地共用之。合四正与二变,乃以成八卦。乾离天之二正,而肖乾则中孚,肖离则颐。合为天有四正。坤坎地之二正而,肖坎坤则小过,肖坎则大过,合为地有四正。皆反覆视之。而不可易也,正也。其变刚二十有八,如天用夬,地用姤;地用剥,天用复,剥反为复之类。合八正与二十八,乃以成六十四卦。故小成之卦六,前正者四,变者二是也。大成之卦三十六,后正者八,变者二十八是也。其三十六卦,祖乾、坤、坎、离,不变者生变。其二十八卦,祖兑、震、巽、艮,变者又互生变也。

  卦之正变,共三十六。而爻又有二百一十六,则用数之策也。三十六去四则三十二也,又去四以则二十八也,又去四,则二十四也。故卦数三十二位,去四而言之也。天数二十八位,去八而言之也。四者,乾、坤、坎、离也。八者并颐、中孚、大小过也。十二者,兑、震、泰、既济也。阳四卦十二爻,八阳四阴,以三十六乘其阳,以二十四乘其阴,则三百八十四也。

  八正卦合二十八变卦,共三十六。以爻数六,乘卦数三十六,为二百一十六。此三十六卦爻数。乾数适相合焉。乾主用,坤主体,故此为用数之策。用数二百一十六,则体数一百四十四。用数三十六,则体数二十四。体数进四为二十八,用数退四为三十二,而体数包於用数,言退知进。三十六去四又去四,历三去乃得体数二十四焉。进犹是也。六十四卦,左右各三十二位,皆去三十六之四数而言之也。而艮坎之策数,适相合焉。左三十二位,属天数。右三十二位,属地数。左方去益、屯、颐、复,右方去豫、观、比、剥,以当无数,各止二十八位。左为天中天数,右为地中天数。故均谓天数,三十六去八,则二十八也。而兑离之策数,适相合焉。按蓍法,兑离女应,列少阴三十二。艮震男应,列少阳二十八,此言数互易之,未详其旨。至三十六乾策,去十二而为二十四坤策,是为地数。天参其十二,地两其十二,大衍全策四其十二。参之为乾,两之为坤,皆四分而去一也。蓍法揲四去四,去一四也,去八又去一四,并前为八。去十二,又去一四,并前再去为十二。三十六经三支,而乾乃及坤。於六十四卦中,乾、坤、坎、离,当四者之去数,实存之为六十卦之本也。又并兑、震、泰、既济,当十二之去数,实存之为坤、右方巽、艮、否、未济之本。其去而不用,皆存为有本。惟有本乃用之不穷也。以小成阳四卦言之,每卦三爻,四三十二爻,得阳爻八,阴爻四。或谓阳卦乾、离、巽、艮,阳刚之二太二少是也。或谓左为阳方,乾、兑、离、震四卦是也。爻数皆合,阴卦亦然。以三十六乘八阳爻,得二百八十八。以二十四乘四阴爻,得九十六。以九十六合二百八十八,得三百八十四,乃知六十四全卦之爻,已早具於三画卦内矣。

  卦之反对,皆六阳六阴也。在《易》则六阳六阴也,十有二对也。去四正者,八阳四阴,八阴四阳,各六对也。十阳二阴,十阴二阳,各三对也。

  又以大成之卦言之。其反对阴阳皆六,如复、姤、夬、剥,阴阳皆一对五之类。其二对四,三平对,各卦尽然。在平对交易之卦,凡十有二对。既未二济当寅申,冬春夏秋之交。泰否当巳亥,春夏秋冬之交。四交四立,叠用四卦当之。四卦各二对,其间咸、恒、丰、旅、渐、归妹、涣、节、损、益、噬嗑、贲、随、蛊、困、井,凡八对并前四卦,叠用为二十对。在二对四之卦,遁、大壮、需、讼、无妄、大畜、睽、家人、兑、巽、革、鼎,皆八阳四阴。临、观、明夷、晋、升、萃、蹇、解、艮、震、屯、蒙皆八阴四阳。凡各六对。其十阳二阳夬、姤、同人、大有、履、小畜。十阴二阳,复、剥、师、比、谦、豫。皆一对五之卦也。凡各三对,对即体之对待。而流行之用,在其中矣。於天地各四正,乾、坤、坎、离、中孚、颐、大小过,存之於不易之数,不在《易》论。故去而不列反对例。而其六爻相对,未尝不同也。

  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四变而十六,五变而三十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复至乾,凡百有十二阳。姤至坤,凡百有十二阴。姤至坤,凡八十阳。复至乾,凡八十阴。乾三十六,坤十二,离、兑、巽二十八,坎、艮、震二十。夫《易》根於乾坤,而生於复姤。盖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自兹而无穷矣。

  卦凡六变,乾而之兑,一变含夬而二矣。乾而之离、震,二变含大有大壮而四矣。乾而之巽、坎、艮、坤,三变含小畜、需、大畜、泰而乾位之八卦成矣。四变而统含兑位之八卦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而成十二矣。五变则统含离震二位之十六卦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而明夷,与无妄、随、噬嗑、震、屯、颐、复,而成三十二矣。六变则统含坤、艮、坎、巽四位之三十二卦,自剥而至於姤。并前而六十四卦矣。

  阳在阴中,阳逆行。阴中阳中,阴逆行。阳在阳中,阴在阴中,则皆顺行。此真至之理。按图可以见之矣。

  阴阳互易其方,其行皆逆。故阳行右方,阴行左方,无非易也。阴阳自行其方,其行皆顺。故阳行左方,阴行右方,无非顺也。顺逆之说不一。就图位八卦观之,左震一阳,离、兑二阳,乾三阳。右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此顺行其方也。左乾无阴,兑离一阴,震二阴,至坤则三阴。右坤无阳,艮、坎一阳,巽二阳,至乾则三阳。此逆行互方也。顺则自左旋右,如天之顺行。逆则自右旋左,如日之逆行也。顺则自左旋右,如天之顺行。逆则自右旋左,如日之逆行也。以此求之,每位八卦,逐次皆然。且以六阳六阴观之,复一阳,临二阳,泰三阳,大壮四阳,夬五阳,乾六阳,皆阳方之卦。其行也皆顺。乃图左则夬一阴,大壮二阴,泰三阴,临四阴,复五阴。图右则剥一阳,观二阳,否三阳,遁四阳,姤五阳。其行也皆逆。顺则往而向进,逆则来而向回,顺则阴阳不易其方,逆则阴阳交易其方也。《易》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此自然真至之理,按图可见者也。

  生生长类,天地成功。别生分类,圣人成能。

  民生物生,莫不有类。皆禀阴阳刚柔以生。其生以长其类,顺而遂之,逆而制之。天地生长之功所由成者,此也。有圣人者,从而画卦推象,列左阳右阴之图,明顺往逆来之理,於以别其或禀阳,或禀阴。而生分其或成刚,或成柔之类。而天地之变化,悉归其裁成辅相之中。其能事之成,不其至欤!

  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示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凡此者,先天而天不违,谓之学天可也,故曰先天之学。要皆圣人之心法。按其方圆二图,皆与《河图》五十居中,虚含四生四成,而各因之以起数者相准。盖外以流化运事,数周於万。中以宅心生极,法贯於一。起乎中者,生乎心者也。三才此法此心一而已。今观图法,复至乾,姤至坤,临至师,遁至同人,阴阳之横直分界,悉起於中。中主体,圆图起南北之中体乎?乾坤次雷风,次水火,次山泽,而坤左乾右,诸卦分而成列矣。方图起上下之中体乎?震巽次暄润,次止说,次君藏,而雷动风散诸卦别而分类矣。故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中位太极,方圆动静之间,可以观矣。在图其象数,而无文辞,天地万物理尽其中。终日言论而不离是,亦终古范围,而不能外是耳。

  (右先天象数第二篇。皆以发明图卦之精蕴,象数森齐,统乎一中。中为太极,为人心图法,即心法。学者即图以见心可也。)

卷之七下
先天圆图卦数第三
先天图者,环中也。自下而上谓之升,自上而下谓之降。升者,生也。降者,消也。故阳生於下,阴生於上。是以万物皆反生,阴生阳,阳生阳,阴复生阳,阳复生阴。是以循环而无穷。

  图曰先天,谓天亦不离乎中,而图以环之,范围而不过也。故就图之分阳分阴,察其升与降之相因,知其生与消之相乘。复而至乾,一阳进於六阳。姤而至坤,一阴进於六阴。一自下起,一以上极,皆自下递生而升上,故谓之升。升者生也。反之则自上而下,六阳者降至於一阳,而阳不消乎?六阴者降至於一阴,而阴不消乎?故降者升之反,消者生之对也。复阳上升,日生一日。而阴以日降而消。姤阴上升,亦日生一日,而阳以日降而消。万物之情,类乐生而恶消。天地之数,各从消以趋生。故阴消於阳生之中,阳升则阴降。阳消於阴生之内,阴升则阳降。以图言之,复者阳卦之升,自下至夬,而阳五阴一。乾乃纯阳而无阴矣。姤於是乎一阴生。姤者阴卦之生,自上至剥,而阴五阳一。坤乃纯阴而无阳矣,而复於是乎一阳生。而或以复为阳生自下,夬为阴生自上,又一旨矣。至於首阳足阴,天上地下,而阳常起下,万物反生。品汇之种,根从地出。蹄角之族,首向下垂。故六爻列位,下以为初,而二气旋生。极而必反,是以姤阴极而坤乃生阳,复阳极而乾乃生阴。周而必复,终则有始。阴阳互生,推迁今古,以知天地之无穷,皆循环之不已。是则所谓环中者也。

  辰至日为生,日至辰为用。逆为用也。

  震於象为辰,乾於象为日。震而之乾,寅至於午,辰至日也,一岁之春夏也,布气滋生,其生也顺。乾而之震,午至於寅,日至辰也,一岁之秋冬也,敛气藏用,其用也逆。

  四正者,乾、坤、坎、离也。观其象无反复之变,所以为正也。

  乾当午,坤当子,离当卯,坎当酉。四卦足为四正。八卦兑可变巽,震可变艮,惟四正反复观之,其象如一而无所变。不变者正,非正皆可变也。

  阳爻,昼数也。阴爻,夜数也。天地相衔,阴阳相攻。故昼夜相杂,刚柔相错。春夏阳多也,故昼数多,夜数少。秋冬阴多也,故昼数少,夜数多。

  爻分阴阳,数当昼夜,昼阳夜阴,爻位间次。相衔,则天地之往复,无断无续。相攻,则阴阳之乘除,有长有消也。故日则一昼而一夜,岁则三百六十昼夜。爻以是为间杂。昼阳而刚,夜阴而柔,爻以是为交错。故春夏犹昼,阳爻之数多,凡百有十二。阴爻之数少,祇八十而已。昼乃嬴於夜。秋冬犹夜,阴爻之数多,亦百有二十。阳爻之数少,祇八十而已。夜常嬴於昼。此可观四正,而察其数焉。

  气一而已,主之者,乾也。神亦一而已,乘气而变化,出入於有无生死之间,无方而不测也。

  阴阳皆一气之流行,而主之者乾。阳尊而神流行,总一神之妙运。而乘之者气,变易而化。故气至而滋,无而之有。气反而息,有而之无。有则物以生,无则物以死。日南日北,随乎阳而出入。图左图右,视其卦之体用。《易》谓神无方,其变化不可测,要统於一而已。

  有地然后有二,有二然后有昼夜。二三以变,错综而成。故《易》以二生,数以十二起。而一非数也,非数而数,以之成也。天行不息,未尝有昼夜。人居地上,以为昼夜。人居地上,以为昼夜。故以地上之数,为人之用也。天之有数,起乾而止震,余入於无者,天辰不见也。地去一而起十二者,地火常潜也。故天以体为基,而常隐其基。地以用为本,而常藏其用也。天以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体为主,气为次。在天在地者,亦如之。

  《大传》言天一,一者天之开,数之起也。有地以配之,一乃生二,天一阳,地一阴,一并一而为二矣。二者,昼数属阳,夜数属阴。昼夜之象,阴阳之分也。是有二也。原其所统,则气一而已,一分而为二,二得一而为三。元之统会,其数十有二。会之统运,其数为十者三。运统以十二世,世统三十年,为二为三,更递以变。数在二而变以三,数在三而变以二,二三合而五。然犹三五以变之统乎?凡以错而陈之,综而贯之,条理其绪,经纬其全,而数於是乎成矣。故一无可易,《易》自二生,偶以合奇,始成变化。自三以上,衍於无穷。元会运世,岁月日辰,分秒之数,皆自十有二起。故谓数起於一。一实非数。一乃有二,数由以成。惟一则专,惟二乃化。阳与阴合,参与两倚。倚数可数推,非数则数本也。乃知一体二用不息者,天行之健,有一而已。昼此天行,夜亦此天行。天未尝告人以昼夜,而昼则日升於地上,夜则日沉於地下。地下之行,犹之地上。第人居地上见升不见沉,则以其所见为昼,以其所不见为夜。乃以昼为阳,夜为阴。故地下之数,体潜而藏。地上之数,用见而著也。故天之四卦,元一,会十二,运三十。二三体统於一,而一实施用於二三,以变中也,乃其于不用见体数。左阳数起乾而止震,皆为天之有数,凡二十八。震位馀四卦,益、屯、颐、复,则入於无数。震於天为辰,人所不见,故谓之无可也。坤元乾元之一,艮数应兑数,十二为会。右阴去一,自谦否以下皆隐,是即去坤。起十二者,起艮为山。艮於地为火,去之数自此起。故云去一起十二。谓艮起入坤,火潜不见。由昼入夜,合天辰之四,亦为十二。而艮又正当十二之会也。故天以辰为体,体基於静而常隐。地以火为用,用反於静而常藏。盖震者,静而之乎动,而未离静根。艮者,动而归於静,而以蓄动机也。在日月星辰,皆天行之气。天之行主气,辰其为天之体乎?气先而体次,故辰不见。在水火土石,皆地势之体。地之势主体,火其为地之用乎?体主而气次,故火常潜。夫成象则主气,成形则主体。天地以气体份分,而在天在地之物亦如之矣。在天者,日月星之与辰,气之主也,而辰为之体。在地者,水土石之与火,体之主也,而火为之气。故不见而常潜也。

  天地之本,其起於中乎?是以乾坤屡变,而不离乎中。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日中则盛,月中而盈。故君子贵中也。

  乾天坤地,本起於中,屡变不离。子复午姤、临、泰、壮、夬而乾、皆天根之於中,复而阳以敷也。敷之者惟中。遁、否、观、剥而坤,皆月窟之於中而阴以翕也。翕之者惟中。人为天地之心,故居天地之中。心为人身之主,故居人之中。受中以生者人,枢中以运者心也。心之用,象日月,日中则盛,太阳悬午。月中则盈,太阴当望。故君子探天地之本,考日月之度,心乎中以为贵也。

  (右先天圆图卦数第三。发明环中起数之由,见天地之气体屡变,而不离乎是也。故君子终日言之,而亦不离乎是。)

先天方图卦数第四

诸卦不交於乾坤者,则生於否泰。否泰,乾坤之交。乾坤起自奇偶,奇偶生自太极。

  以言乎方图诸卦,以乾、坤、否、泰为纲,而莞乎四维之各十六卦。大抵惟交乃生。其西北天卦,自相交,皆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为之贞,而互交不出乎此也。其东南则地卦自相交,皆八坤、七艮、六坎、五巽为之贞,而互交不出乎此也。天交天,地交地,各以类从。而阴阳分统,奇偶不配,物无由生。若东北,则地之四卦交於天之四卦,凡十六卦,而皆阳得阴偶。西南则天之四卦。交於地之四卦,凡十六卦,而皆阴得阳配,始为男女合而子嗣生。故否泰为乾坤之交,而卦生在奇偶之合。谓诸卦不交於乾坤者,则生於否泰,盖言交也。乾起自奇,奇生於太极之动仪,而象数从乎阳。坤起自偶,偶生於太极之静仪,而象数从乎阴。奇偶尽则刚柔分,乾坤交则奇偶会,卦於是乎生生不穷矣。或谓西南诸卦,天上地下,动物应之,生气在首。东北诸卦,地上天下,植物应之,生气在根。其亦大致然乎。

  乾七子,兑六子,离五子,震四子,巽三子,坎二子,艮一子,坤全阴故无子。乾七子,坤六子,兑五子,艮四子,离三子,坎二子,震一子,巽阴刚故无子。

  子云者或指所生之卦言也。卦凡有八,乾一统七,兑二统六,离三统五,震四统四,巽五统三,坎六统二,艮七统一。子之数如之,至坤为全阴,后生卦,故云无子。循方圆从横考之可见。又云乾七、坤六、兑五、艮四、离三、坎二、震一、巽无,或又於乾坤交而为否泰,山泽交而为损、咸,水火交而为既未济,雷风交而为恒益诸卦。循其次而数之,其曰七五三一,皆阳数,六四二,皆阴数。阳进一以唱阴,阴退一以奉阳。言乎子数,靡弗如是。独巽以阴刚,而言无。震阴一子,故巽阴退而无也。

  乾坤七变,是以昼夜之极,不过七分也。艮兑六变,是以月止於六,共为十二也。离坎五变,是以日止於五,共为十也。震巽四变,是以体止於四,共为八也。

  自其变言之,乾而之否,坤而之泰。凡历七变而止。乾阳为昼,坤阴主夜。昼七夜五,夜七昼五。乾七当夏昼,坤七当冬夜,俱不过七分,凡应七变。艮而之萃,兑之大畜,中历六变。月卦阴阳各六,岁周十二,其艮兑之变数乎?坎而之需,离而之晋,中历五变。旬日於数各五,甲癸其十,其离坎之变数乎?震之乎豫,巽之小畜,中止四变。乾坤之体,各止四卦。合乾与坤,乃其为八。阴阳刚柔,列二太二少。是其为变者四,而其所统者八矣。

  天之阳在东南,日月居之。地之阳在西北,火石居之。日有八位而止於七,去乾而言之也。月在八位而用止於六,去兑而言之也。星有八位而用止於五,去离而言之也。辰有八位而用止於四,去震而言之也。日有八位而数止於七,去泰而言之也。

  日月星辰,每卦各有八位,而用去本位正卦,止用其子七六五四而已。故方图西北乾,至东南坤,中连兑、离、震、巽、坎、艮,悉去之,不在数内。依次数其子卦,故数日用七,而去泰也。而数月去损,数星去既济,数辰去益,并包地四卦,俱可概已。

  月自兑起者,月不能及日之数也。故十二月常余十二日也。

  日乾月兑,月自兑起,如日自乾起之例也。日不及天度,而一岁常有三百六十六日。月不及日度,而一岁常有三百五十四日,合朔之所虚与气盈,各六日,凡十有二日。故周岁十二月,常馀十二日。观於乾七兑六,月不能及日之数,视日月之交会,阴阳之盈亏,岁差从可定矣。

  天之阳在南,而阴在北。地之阴在南,而阳在北。人之阳在上,而阴在下,既交则阳下而阴上。

  天阳南阴北,圆图可观。地阴南阳北,方图可考。人阳上阴下,视未交之前,与圆图合。阴上阳下,视既交以后,与方图准。否泰天地之交,并咸、损、恒、益,既未二济,六子之交,俱可按图而悉矣。

  在人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在物则乾道成阳,坤道成阴。

  男阳女阴,人之成男成女,与物之成阳成阴,无二道也。均之禀乎乾坤而已。阳主动物,阴主植物。

  圆数有一,方数有二,奇偶之义也。六即一也,十二即二也。天圆而地方。圆者之数,起一而积六。方者之数,起一而积八。变之则起四而积十二也。六者常以六变,八者常以八变,而十二者亦以八变,自然之道也。八者,天地之体也。六者,天之用也。十二者,地之用也。天变方为圆,而常存其一。地分一为四,而常执其九。天变其体,而不变其用也。地变其用,而不变其体也。六者并其一而为七,十二者并其四而为十六也。阳主进,故并其一而为七。阴主退,故地去其四而止於十二也。是阳常存一,而阴常晦一也。故天地之体,止於八。而天之用,极於七,地之用,止於十二也。圆者裁方以为用。故一变四,四去其一则三也。三变九,九去其三则六也。方者展圆以为体。故一变三,并之四也。四变十二,并之十六也。故用数成於三而极於六,体数成於四而极於十六也。是以圆者径一而围三,起一而积六。方者分一而为四,分四而为十六。皆自然之道也,圆者六变六,六而进之,故六十变而三百六十矣。方者八变,故八八而六十四矣。阳主进,是以进之为六十也。圆者径一围三,重之则六也。方者径一围四,重之则八也。裁方而为圆,天所以运行。分大而为小,地所以生化。故天用六变,地用四变也。

  圆数,天数也。有一,本天一也。方数,地数也。有二,本地二也。一者圆之根,二者方之根,一为数之奇,二为数之偶,方圆之数奇偶之义也。者之画奇一也,一以函三,两之则六,六不离乎一,故曰一即六也。坤之画偶二也,二而生四,参之十二,十二不离乎二,故曰十二即二也。在乾之画六,无非一奇。坤之画十二,无非二偶。其义了如。而径一有围三围四之分,倚数兼用参用两之积。规不圆而生圆,矩不方而成方,皆本天本地。一以旋之,二以合之而已。盖言数非言形,而形寓其间矣。夫圆以准天,言圆即言天。方以法地,言方即言地。天统乎地,圆函乎方。方圆之数皆起於一,一积而六,三其一而两之,不言变,而圆者之数浑以完矣。一积八而变为十二,两其四而又三之,方者之数截以明矣。在天地之用数各三,合而为六,常以六积而变。天地之体数各四,合而为八,又常以八积而变。如六六三百六十,天之圆度以周。八八六十有四,卦之方位以齐。俱可按矣。十二者,信其六也。而云亦以八变,盖体四用三,各去其一。八而倍之,为四四十六。每四去一,则去其四。一变为十二,是四四变三四,虚一以函道,本自然者也。故元十二会,运十二世,岁惟十二月,日惟十二时,皆以八积而变可也。各虚一焉可也。八者,天地之体数各四也。八去二而六,十六去四而址二,皆体四去一面暖和三之积也。六者,天之用。六六三十六,而阳数具。十二者,地之用。积而倍之二十四,而阴数具。天变体四之,方以为圆,含径之一於围之三,不用一而一常存。是变者方之体,未常变者圆之用也。地分圆数之一以为四,析乾之奇,为坤之偶,非毁方而方常执。是变者圆之用,常不变者方之体也。故方圆,形也。变与不变,则数也。乃六并一为七,从乎阳之进一,常行於六之中。十二并四而十六,从乎阴之退四,常执於十二之外。故谓天变方为圆而存一,即裁四为三,以妙其用,非竟舍一也。谓地分一为四,而执方。即变图为方,以复其体,亦非不根乎一也。惟天之用圆,其一常存。地之用阴,其一常晦。存者,一见一。晦者,一反成四。而不见一也。此八为天地之体数,而极於七者天之用,止十二者地之用也。故圆非徒圆也,裁方以为用,本一也,变之为四方矣。四复去一而为三方者,裁一隅矣。三其三而变九,九复去三而六。三函於中,方乃归於圆矣。图之运行周於圆,其视此乎?方非徒方也,展圆以为体,本一也。变之为三,圆矣。三并乎一而四,圆者展而平矣。四其四而还变十二,十二并乎四而为十六。四执乎方,圆乃归乎方矣。图之均齐於方,其视此乎?皇极用数,成於三极於六,去四正乾、坤、离、坎二十四爻为闰策。而用六十卦,三百六十策,当期之日,准天圆也。体数成於四,极於十六,分罗纵横,斜交各一十六,为方卦。并四方各十六,为六十四卦,具二篇之全。法地方也,是以圆可即径知围,倍径一围,三积之成六,故云起一而积六。方则径一围四,一而四分之,又四分其四而成十六,皆八之积,八之变云也。乃知方圆本奇偶之义。奇偶合天地之数,无非自然之道也。其言六变何也?圆者积六六,六而进之为三十六,经六十变,则三百六十,已列於前矣。其言八变何也?方者积八八,八而因之,为六十四。通六十四变则三百八十四,并具其中矣。其六十独言进者何也?阳主进,是以进之为六十。六用数,变乃言进。八体数,不变不言进可也。其言六言八又何也?重径一围三则六,重径一围四则八。六则成爻之六位,而周流六虚。圆之用八,则四象生八卦,而一贞八悔,方之体也。其裁四为三,即裁八为六。天数三十六,进而三百六十,而运行之天度以周,故曰天所以运行。其分四之大为八之小,又分八之大为十六之小,至於分十六为六十四,分六十四为二百五十六,分之又分,则小而益小。地生万物,小至微芒,无不随化而生,故曰地因以化生。故天用六变,裁四变之一以周其度。地用八变,实分四变,而八虽愈小而不难乎四也。总之图圆数有一三六,皆属乎阳。方数有二四八,皆属乎阴,二之积也。

  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并地法,其放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圆视乎星,天行之运,循乎星次,而历纪授时,肇之乎此也。月令谓星回於天,其周而复始,可不谓圆乎?方视乎土,地势之开,因乎土壤。而州井启疆,放之乎此也。《禹贡》谓庶土交正,其截然以分,可不谓方乎》故圆者星也。《河图》之数圆,而准诸天者此也。方者土也,《洛书》之文方,而法首地者然也。如羲文造《易》,禹箕依范,《易》圆而范方,从可思已。

  (右明方图卦数。)

后天象数第五
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即济也。乾生於子,坤生於午,坎终於寅,离终於申,以应天之时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尽於是矣。

  《易》明文王八卦,起帝出乎震,终成言乎艮,得天地之用。乾、坤、离、坎未交为体,既交为用。泰则乾与坤交,大者亨矣。既济则坎与离交,小者亦亨。在羲图主体,文图主用言也。按乾阳极於午,反其所自生,则於子奇起於复也。坤阴极於子,反其所自生,则於午偶起於姤也。坎本位西,要其所以终则於寅,水之交於火也。离本位东,要其所以终则於申,火之交於水也。此从乎羲图而言之也。而文图囚而易之,乾置西北,坤退西南,犹父母既老,而就闲位。长子代父,则出震而用事矣。长女代母,则齐巽而献功矣。坎得乎坤阴之位,离得乎乾阳之位,各於中爻互交。坎则阴中交阳,坤之变体。离则阳中交阴,乾之变体。故此离自东降而南,坎自西降而北,犹然得乾坤定位也。乃兑居西方,艮居东北,二少为偶,依母随兄。维天有时,维地有方,此各应乎地之方。而时行物生,乃循春夏秋冬之序矣。至哉!文王之作《易》,法乃尽於是矣。

  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震始变者也,故当朝夕之位。坎离交之极者也,故当子午之位。巽艮虽不交,而阴阳犹杂也,故当用中之偏。乾坤纯阴纯阳也,故当不用之位也。

  《易》有交易变易之义。惟交乃变,总不外乎一阴一阳互易而已。就对待言,则一彼一此之交换。就流行言,则一来一往之迭乘。交始乎东西,坤交一阳而震自下起。《河图》之三八木位也,於《洛书》亦位於左三。乾交一阴而兑自上来,《河图》之四九金位也,於《洛书》亦位於右七。卯日出而为朝,酉日入而为夕,震兑二卦当之。春秋视朝夕,交极於南北。坤交阳中而离升极上,《河图》之二七火位也,於《洛书》则位乎戴九。乾交阴中而夫降极下,《河图》之一六水位也,於《洛书》则位乎履一。阳极午中而变姤,阴极子中而变复,离坎二卦当之。寒暑视子午,其东南巽,东北艮,同居天地之用,列中极之左偏,於河、洛为间位。虽不谓正交,而坤以一阴杂乎乾阳之下,乾以一阳杂乎坤阴之上,犹之交也。二气之杂揉,万物之杂赜,於此当之。若夫乾以纯阳之卦,不交乎阴,而位乎西北阴极生阳之前。坤以纯阴之卦,不交乎阳,而位乎西南阳极生阴之后。皆老退不用事,而以生长之事寄之长男长女,震以出之,巽以齐之,乘阳气以发扬。而南讹离见,西成兑悦,北归坎劳,要终於成艮,是父老而衰以战,母老而敝以杀。乾固不用,坤半用而亦不为用。凡以二老之用事,处先而时已过。六子之用事,处后而时当位也。按先天后天之分,前贤或因此拟之,亦云其意,而未可泥也。

  兑、离、巽,得阳之多者也。艮、坎、震,得阴之多者也。是以为天地之用。乾极阳,坤极阴,是以不用也。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

  兑、离、巽三女阴卦,而爻画二阳。艮、坎、震三男阳卦,而爻画二阴。《易》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者是也。盖三男坤体,索诸乾而各得一阳。三女乾体,索诸坤而各得一阴。此交易而变,是为天地之用。盖阴阳纯而不交则主体,阴阳交而互易则主用。故乾坤为阴阳之已极,不自用而用子,如父母开先用事,既老就闲,子妇当位,后起乘时。故九变为八,六变为七,而乾坤居不用之位矣。自其开先言之,羲图乾南坤北,南北为纵。此天地定位,父母居中,六子横排,交对不易,而为变易之本。前贤拟之为先天,就其立体言也。自其承后言之,文图震东兑西,东西为横。此木金布令,春秋应时,六卦纵行,错立变易,而为不易之用。前贤拟之为后天,就致用言也。夫天无先后,学无先后天。邵子盖明羲图卦序,尊乾坤以开六子之先。文图卦序,任六子以承二老之后,故先之后之云耳。

  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出入有无死生者,道也。

  夫学《易》,学天也。天何先后之分,学何先后天之异,第就羲图之乾坤定位,六子分布,於不易而函变易之体,於大中而开大用之先。谓之为先天之学,体天极於心,千变万化之所从出可也。文图之乾坤退老,六子当位,於变易而致不易之用,於后起而代先开之终。谓之为后天之学,展天事於迹,四时百物之所由叙可也。夫藏用者心,显仁者迹。迹因乎心,心著於迹。出焉阖而之辟,自无而有,而万物以生。入焉辟而之阖,自有而无,而万物以死。皆是道一动一静之所为。而孰先藏之,孰后显之,天固不言,而学从二图以兼该焉可矣。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南阳市宛城区弘吉百事通古文化策划中心   邮箱:1748070165@qq.com   QQ:174807016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9044877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263号
地址:南阳市淯阳桥向北走水泥路200米菜市场街天妃庙东口处:华夏大易风水命相【专家命名馆】   手机:18939217811   13849790448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在线客服系统

网站管理